- 民國六十四年冬,呂世瑚、黃良伉儷(右一、左一)和年幼的兒女在精忠二村眷舍旁拍攝全家福。
台南老家 精忠二村
【作者速寫】呂世瑚先生,民國三十六年夏投身青年軍二○五師,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第三天,隨四十六師支援金門,至翌年五月返臺,計服役軍旅三十五年。現以讀書、寫作、登山自娛,自行撰印《邁向希望》、《遠航中的指南》等書。
筆者從軍報國,離鄉背井,來臺超過一甲子,臺灣可說是我的第二故鄉,而台南精忠二村就是我的「老家」!
結婚後,帶著妻子兒女住過台南新營市、安溪寮、學甲鎮,桃園龜山、虎頭山,也曾「遠征」澎湖馬公;部隊移防,家就得跟著遷居,方便就近照料。
民國六十一年五月,承蒙老同學帥南池上校成全,頂下他對面一戶乙種眷舍,總算住有定所,結束遷徙生涯。當年眷舍屬急造型平房,以木架竹片編成牆壁,糊上泥土,外層用水泥刷光。二房一廳,雖不堅固卻也涼爽;在國家財政困難情形下,已是恩賜!
剛進住時,子女少、年紀小,一家大小擠一張床;孩子漸漸長大後,才利用前後院搭建房間,區分長幼、別男女,如今學有所成,業有所就,結婚成家,另立門戶了!
幼子家麒,出生後病痛特別多,到三、四歲時,仍三天兩頭喉嚨痛(扁桃腺炎),常發高燒到三十八、九度;還有三更半夜颱風暴雨,三女淑芬腹痛時,我卻不在家,真是讓人著急,更苦了內人;好在左鄰右舍,熱心相助,有的幫忙叫車,有的協助連絡醫師。此情此景永難忘懷,深深體悟「遠親不如近鄰」;特別要感謝李、劉兩位醫師,親蒞寒舍急救,他們二位原來都是部隊醫官,退伍後在眷村懸壺服務,全年無休,有求必應,隨請隨到,救助了不少榮民榮眷,留給我們無限感恩!
當年軍人生活清苦,孩子都吸食母乳長大。電視、冰箱的價錢有如天文數字;卻有許多工廠的加工品,如電子、螺絲、繡花、打毛線、切蔥、剝絲……等,經軍眷巧手製成,雖然只領幾十、幾百元,但不無小補,樂得開心!
眷村就像是個大家庭,忠誠愛國的老兵們,承襲「忠孝節義」的傳統,彼此相處,情同手足;有困難,相互關心解決;逢喜慶,相互參與道賀;好吃的,共同分享;好消息,奔相走告!元旦、國慶、光復節……等慶典,從自治會到每家每戶,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飄揚,熱鬧莊嚴!
每年春節,書法高手寫好春聯,贈送各戶,大門貼得喜氣洋洋。大年初一,清早起來,沏好茶,裝好糖果,穿戴整齊,打開大門,迎接相互拜年的鄰居們,「恭喜—恭喜—」之聲和打拱作揖的身影,傳遍全村每個角落,熱鬧又溫馨!
我們這些老兵常聚在一起看報、下棋、打撲克牌,有時談談當年作戰,出生入死情相依的情景,其樂融融;轉眼「春夏秋冬撚指間,鐘送黃昏雞報曉」,感觸良多!
精忠二村住了四、五十年,樑柱腐爛,屋漏牆塌,無法居住了!政府幾經協調,終於八十三年秋定案重建,隨即展開搬遷、平整、興建等工程作業;目前房舍和公共設施全部竣工,即可進住新建大廈。原來竹籬笆圈著我們守望相助、肝膽相照的革命情感,將在新環境、新氣象下,再度相聚而歡欣祝福;祈願今後人才輩出,事業斐然;福壽綿長,家道永昌,逍遙自在樂悠悠!(點閱次數:970)